您好,欢迎访问宁夏科协官网

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
20
2018年08月

“早立秋冷飕飕,晚立秋热死牛”?然而,真相是……

来源:科普中国-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  作者:

  南方高温,北方闷热,就连内蒙古西部都被热浪笼罩。 

  过去一段时间,被夏日“热情”折磨的人们,突然发现,一个带着丝丝凉意的名字越来越近了——立秋,就在87日。 

   

  (图片来源:图虫创意免费版) 

  且慢,不要看到“秋”就联想到秋高气爽、秋风萧瑟……立秋这个节气,曾有一句与它如影随形的民谚:“早立秋,冷飕飕;晚立秋,热死牛。” 

  秋日将至,怎么就和热扯上了关系? 

      让我们从头讲起。       

  如何区分早立秋和晚立秋? 

      当我们想通过数据验证这句民谚究竟是否“灵验”时,首先要搞清楚,如何区分早立秋和晚立秋。 

      一直以来,这件看似简单的事就有争议。 

  一种说法认为,立秋当天的农历日期是确定早晚的依据。如果在农历六月,就是早立秋;如果在七月,就是晚立秋。这么说来,今年立秋从农历六月廿七开始,是毫无疑问的早立秋。 

      但另一种说法,以进入立秋的具体时间点来区分。在上午进入就是早立秋,在下午进入就是晚立秋。更严格的说法认为,只有日出前和日落后这两个区间,才能分别对应“早/晚立秋”。而今年进入立秋的具体时间点是87213034秒,按这两种算法,今年属晚立秋无疑。 

      表面上看,用于指导农事的二十四节气对应农历,似乎更有道理;时点法似乎过于复杂,本身内部还有矛盾。但仔细探究起来,却没这么简单。 

  刚才我们提到了今年进入立秋的具体时间点,那么你有没有好奇,这么精确的时间点是如何计算出来的?    

  其实,农历本身是“阴阳合历”。二十四节气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位置确定,每15°设置1个节气。这样一来,太阳何时运动到哪个位置,就可以算出精确的时间点。 

  而农历的月份,以月相为依据,朔日(太阳直射月球背面的时候,也就是月亮几乎看不见的时候)为初一,望日(太阳直射月球正面的时候,即满月)为十五,再到下一个朔日,一个月就过去了。 

  因此,由太阳位置决定的节气和由太阳与月亮相对位置决定的农历月,并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,也很难总结出什么规律。倒是时间点法,还有一些“科学规律”可以比较。       

  立秋早晚和天气热不热到底啥关系? 

      是时候上科学数据了。 

      先说结论,早立秋≠冷飕飕,晚立秋≠热死牛,数据告诉我们,立秋早晚和天气热不热之间没有明显对应关系。 

   

   

      这组数据来自国家气候中心,将年份分为早立秋和晚立秋两组,统计了20092017年从立秋到8月底的平均气温。对比数据则是这段时间的常年全国平均气温20.4℃。 

      2009年至2017年的统计资料显示,2009年、2010年、2013年、2014年、2017年出现了“晚立秋”;2011年、2012年、2015年、2016年为“早立秋”。而从对应的全国平均气温数据来看,从立秋到8月底的平均气温显示,2009年、2010年、2013年、2014年、2017年的平均温度分别为20.821.221.620.220.92011年、2012年、2015年、2016年分别为21.321.120.621.8 

      在这9年中,只有2014年(晚立秋年)气温偏低0.2℃。其他年为接近常年到偏高,其中2016年(早立秋年)偏高达到1.4℃。 

      看来,早立秋不但没有冷飕飕,有时气温还更胜一筹,而且数据似乎只能证明气候整体偏暖,不能体现早晚立秋的差别 

      有人说,全国平均范围太大,隐藏了真相,但分城市统计早晚立秋的结果,仍没有明显差距,特别是平均气温和极端高温两个重要数据,各个城市早晚立秋的差异都很小。 

 

      这足以证明,早晚立秋对气温的指示意义有限。因此,公众也不必对这句民谚太当真。立秋虽然象征着天气的转折,但在这个时节,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处在盛夏的尾巴,真正能够决定立秋时节气温如何的,还要看具体的天气形势。 

      譬如,如今异常偏北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,就让东北人民好好体验了一次酷暑的感觉。 

     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在哪,恐怕也不是进入立秋的时间可以决定的。   

  (本文中标明来源的图片均已获得授权) 

  出品:科普中国  

  制作:中国气象报社 刘钊 金小喵  

  监制: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  

 

文章摘自科普中国